专业号

1.1、保护区的历史沿革及建设背景

    保护区前身为铜陵白鱀豚养护场。1985年,原国家环保局为保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鱀豚决定建立铜陵白鱀豚养护场。安徽省铜陵白鱀豚养护场工程于1987年底正式动工兴建,1992年通过预验收,1993年1月通过了专家评审,1993年5月各单项工程全部建成,1994年11月通过国家正式验收,工程总投资941.48万元。

    随着长江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白鱀豚的数量越来越少,实现白鱀豚迁地保护的可能性非常渺茫,同时长江中的其它珍稀动物濒危程度不断增加,急需加强保护。2000年12月22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铜陵淡水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2006年2月,国务院以国办发[2006]9号文正式批准铜陵淡水豚省级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3年6月,原国家环保总局以环函(2003)182号文批准在安徽省铜陵白鱀豚养护场基础上建立国家环境保护长江重点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中心(简称保护中心)。2004年4月,省机构编制委员会以皖编办[2004]57号文下达了同意将安徽省铜陵白鱀豚养护场更名为国家(铜陵)环境保护长江重点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中心的批复,要求其他机构编制事项仍维持现状。

    2008年7月,铜编[2008]7号文批准成立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现与保护中心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1.2保护区地理位置

    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我国自然区划中属于华东丘陵区,在动物地理区上属于东洋界华中区。其范围上至枞阳县老洲,下至铜陵县金牛渡,全长58公里,总面积31518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9534公顷,缓冲区面积6360公顷,实验区面积15624公顷。

1.3、保护区基础设施

    保护区现有设施为:36ha半自然豚类养护实验水域;3 ha豚类饵料基地;1070㎡的实验楼;960 ㎡的办公楼;860 ㎡的标本陈列室及宣教馆;440 ㎡的招待所;750 ㎥室外豚类暂养池; 900 ㎥室内豚馆;12路摄像头监控系统一套;1200t∕d净化泵房一座;提水泵船及配套系统一套;有独立的供电系统,自备40 匹马力柴油发电机1台;2000m捕豚网具一套;有专门用于对外宣传的LED大屏幕一台;拥有赴江面考察的快艇一艘;观光电瓶车一辆。

1.4、加强科研能力设施建设,加大保护区面上管理工作

    保护区加大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设视频监控系统和GIS系统以及LED大屏幕,并配置必要的科研仪器设备,提高科研技术水平,进一步开展长江江豚人工半自然条件下的繁育研究工作。与此同时,我们积极加强保护区面上的管理力度,创造性地建立了协同管理模式,这在全国保护区还是首创。此外,我们还开展了保护区水域内水生动物资源的本底调查,基本摸清了保护区内淡水豚类等珍稀水生生物的资源及其栖息环境状况,定期开展保护区野外生态考察工作,收集整理了相关数据。同时为了有效监管核心区内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区除了加强日常巡护外,还在保护区核心区设立了4个观察站,各观察站常年聘请2-3名专业渔民做为兼职保护员,由保护区提供通信和监测工具,对各重点保护珍稀水生动物进行常年监测,同时对保护区内的人为活动进行依法管理,并定期上报管理资料。

林业草原大数据建设平台
京ICP备05067984号
基于E-file技术构建